月經有血塊?經期持續2天和1周哪個好?別煩惱,看完就知道答案


小夢很奇怪,以前每次來月經時痛得死去活來,自從結婚生小孩之後,這樣的情況再也沒有出現過。

“每個月總有兩三天”,痛經是每個女孩與生俱來的生理周期,也是她們無法逃脫的“魔咒”,年少時的小夢也遭受過痛經的折磨。那時無助的她求助母親時,母親的回答時到了結婚就會好,於是婚姻成為了小夢心中一份美好的期待,也是治療痛經的“解藥”。

時光飛逝,年少時的偶然對話漸漸被小夢遺忘,直到婚後生下孩子後,痛經真的消失了,小夢才重新回想起來,可是這件事卻讓她十分疑惑。

難道,結婚真的可以治療痛經?這究竟是怎麼回事?

為何有些人懷孕後就不痛經了?

確實,部分女性在懷孕生子之後,痛經便消失了,而這部分女性大多數應該是繼發性痛經。

臨床醫學上,痛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,其中原發性指的是女性在體內下丘腦的影響下,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發生變化,刺激子宮內膜增厚、排卵,但是此時沒有精子,激素水平會逐漸降低,最終子宮內膜會逐漸壞死、脫落,形成月經,月經血從宮頸處排出,期間會引起腰部酸脹、下腹脹痛、手腳發涼、面色蒼白等症狀,但是性生活時,男性生殖器官根本無法到達子宮頸,起不到擴張、排淤的作用,自然無法緩解痛經。

繼發性痛經則指的是子宮內膜異位,由於子宮內膜從子宮“移動“到了腹腔或卵巢附近,當女性處於經期,激素水平的變化也會刺激異位的子宮內膜剝落出血形成囊腫,造成痛經,此時性生活也無法緩解,但是女性懷孕期間激素水平變化,異位的子宮內膜無法生長,萎縮消失後,也就不會有痛經了。

也就是說,性生活對痛經並沒有正面的影響,而一部分因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痛經的女性,懷孕後確實可以緩解。

月經有血塊,是體內有“瘀毒”,更容易患癌?

一般來說,女性月經是暗紅色的血液,很少看到血塊,有的女性朋友看到血塊後十分緊張,懷疑其和體內“瘀毒”有關,甚至和癌症風險扯上了關系,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

女性月經期間,體內會產生抗凝血物質,來促進經血的排出,所以理想狀態下,經血本來確實沒有血塊。但是人體內抗凝血物質也不是說來就來,說有用就有用,有時候抗凝血物質分泌過慢、作用未發揮或者經血量太大來不及作用,就會形成小血塊,這也正常。

另外,經血本身除了血液,也包含了炎性細胞、子宮內膜碎片、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、宮頸黏液等等,出血時速度過快也會產生小血塊。

從健康的角度來看,月經血塊不超過1個硬幣大小,也沒有其它異常症狀就屬於正常現象,無需過度猜測,如有疼痛、血量過大(1次80毫升)、經期過長(8天)等情況,也需及時就醫檢查。

月經兩三天就幹淨和一周才幹淨,哪個好?

月經對女孩子來說就像是一種天然的標簽,難以躲避也無心解讀,所以很多人對月經都知之甚少,甚至不清楚正常的月經周期和時間。其實了解這些,有時也可以幫助人們發現疾病,女孩子對自己的經期和情況有必要搞清楚。

每一位女孩的經期都有所不同,月經的持續時間也不一樣,不管是兩三天,還是一周,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是健康的。健康女性的月經周期一般是每21-35天一次,每次月經持續2-8天,周期超過35天就是月經稀發,太短就是月經頻發,持續時間不足1天是月經過短,超過8天是月經過長。正常的月經量,一次大約20-120毫升,一般月經第2、3兩天會多一些。

因此只要月經在健康的範圍內,並且規律,沒有其他的症狀出現,都沒有好壞之分,只是個體差異。

月經期不能洗頭,會患癌,是真的嗎?

生活中,很多女性都認為經期不能洗頭發,因為經期洗頭發時會刺激子宮收縮不完全,月經產生的汙血排不出來,積累在子宮裏就會影響荷爾蒙分泌,時間久了就致癌。

這種觀點是錯誤的!

首先,女性月經的成分和由來上面也講過了,並不是所謂的“汙血”,而是幹幹淨淨的正常血液和宮頸黏液、子宮內膜碎片等物質。其次,月經產生後會通過宮頸處打開的小口排出,不會有殘留。最後子宮肌層確實會通過收縮來阻斷小動脈給子宮內膜的供血,以免在子宮內膜脫落後造成小動脈出血過多,而且子宮收縮可能由血栓素、前列腺素、陰道大出血等因素造成,和經期洗頭、月經殘留等原因沒有關系,不能混為一談。

月經是女性群體天生的生理現象,不管男性也好,女性也罷,都要客觀、理性地正視月經,不要對其存有歧視心理,相反各位女性朋友通過了解人體的生理現象,從生理知識中也可以學會自檢,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,為自己打造一個良好的健康屏障。對於月經期間的各種現象,女性朋友不要過分解讀,但是超出正常範疇的症狀也要警惕起來,如有異常及時檢查。

未經作者允許授權,禁止轉載